首页 | 关于我们 | 政策法规 | 科研项目 | 科研成果 | 科研基地 | 科研团队 | 技术转移 | 学术交流 | 学术委员会 | 服务指南 | 延安大学 
公告/新闻
 通知公告 
|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生命科学前沿论坛” 系列学术报告
2021-06-11 08:09  

                                                                                                   

延安大学科研处、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学科、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延安红色筑梦博士创业联盟联合创办“生命科学前沿论坛”, 拟邀请国内外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知名学者和我校学者,在延安大学开展系列主旨性学术报告活动,以提升生物学学科对外交流与合作能力,扩大我校学术影响力。曼妙生命,美感情趣、行为与基因、质量与控制、环境与内在、个体差异的稳态转换,融合为人类个体不同时空维度尺度的生老病死。本次论坛,特邀请来自生殖、发育、感觉、干细胞、细胞治疗、生命成像、药物胁迫等不同领域专家,畅谈人类生老病死的分子调控与响应机制。  

     

论坛主旨:管窥生老病死的分子调控与响应机制    

报告1:生态毒素学与生物医药  

吉永华 教授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  

报告2:抗逆高效生物转化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教授  清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报告3:精子发生的调控机制  

  教授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报告4:高清晰磁兼容PET分子成像仪器研发  

杨永峰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报告5MEIS1调控结直肠癌奥沙利铂耐药机制研究  

   教授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  

报告6:细胞治疗未来现在进行时---基础即应用,精准即安全有效  

高正良  教授  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  

报告7TRPA1 as an anti-itch target: controversy and perspective  

  教授  南通大学特种医学研究院  

报告8:疼痛发生的胞外基质与钠通道分子路径  

白占涛 教授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年6月18日 (星期五)下午14:00-18:30    

地点延安大学杨家岭校区泽东干部学院第二教室  

主办:延安大学科研处  

承办: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学科、延安红色筑梦博士创业联盟  

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21年6月9日  

   

专家简介    

吉永华,博士、教授。1978 年毕业亍中国科技大学二系,曾历任中科院上海生理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组负责人、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04年任上海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生物膜离子通道的生理病理功能及其相关调制剂/配体的药理与毒理学研究。先后担当国家“973”项目“脑功能与脑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1999-2004),“脑功能的动态平衡调控”(2005-2010)的子课题组长以及“重要药用前景动物多肽毒素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2010-2014)的组织策划者和课题骨干。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科研项目以及上海市教委《分子生理学》重点学科建设。《大辞海》生理学分科主编。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70 余篇(被引1500余次)。1994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上海市首届自然科学牡丹奖,1996年第三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8年首届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2000年上海市劳模,2008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年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2011年上海市生物物理学科技精英。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三届秘书长、第四-第五届副理事长、第六届常务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第八-、第九、第十届常务理事。民盟上海市副主委,民盟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主委、民盟上海大学委员会主委。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四、第十五届执委。全国政协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届委员。  

   

苗龙,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主要研究精子发生、精子变形与精子定向运动,藉此寻找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病的胞外分子机理。1994.09-1999.07,中国农业大学博士,20,09.09-2006.12,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博士后。先后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生物大分子卓越中心”。兼任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第八届职代会主席、美国细胞生物学会 (ASCB) 会员、美国生物物理学会 (BPS) 会员、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 会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科普与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遗传学会会员,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e、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进展、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等期刊副主编或编委,教育部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李春,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化工系长聘教授、博导。延安大学特聘教授,曾任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生化工程系主任、合成生物系统研究所所长、生物化工学科责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微生物学科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工业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工业与环境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专委会副主任。《合成生物学》执行主编,《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副主编,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Synthetic and Systems Biotechnology、化工进展、催化学报、过程工程学报、生物加工过程等期刊编委。  

   

杨永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PET分子影像仪器以及多模态生物医学影像仪器研发,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1985年获西北大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2001年获日本九州大学博士学位。2002-2014年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工作,任博士后和项目科学家,从事高分辨率和高效率小动物PET探测器和成像系统的研发,作为项目负责人获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R01项目2项。2015年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同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助。2016年获得深圳市孔雀计划B类人才和入选中科院技术英才,2017年作为团队带头人获得深圳市孔雀团队资助。  

   

殷刚,分子遗传学博士,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病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耶鲁大学医学院客座副教授。2006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6-2010 年先后于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以及耶鲁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2012 在耶鲁大学医学院做助理研究员。2012 年回国后,一直从事炎症与癌症干细胞干性维持以及癌症转移、耐药机制的研究。先后主持美国卵巢癌相关基金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 项,湖南省重大研发计划一项,横向课题一项,共同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一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Molecular Cancer, Theranostics, Oncogene 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 论文50 多篇。曾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奖二审专家,广东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二审专家等。  

   

高正良,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特聘教授/东方学者、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科学普及委员会副主任、细胞治疗研究与应用分会理事/科普和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干细胞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组长。从事干细胞生物学和再生医学研究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RNA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类器官和器官重建及再生医学治疗,肿瘤免疫和精准治疗;发表SCI文章30余篇,最高单篇引用360余次,包括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hemical Biology和J Neuroscience的封面文章,成为高影响力工作。  

   

刘通, 南通大学特种医学研究院教授、博导,延安大学特聘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生物学博士,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目前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40余篇,包括Nature Neuroscienc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Cell Research,Pain等著名杂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参与国际发明专利申请2项。刘通教授一直致力于疼痛及痒觉的神经分子机制研究。曾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4)。受聘于多个专业学术委员会,包括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感觉和运动分会秘书长、中国生理学会第24-25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人体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基础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疼痛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生理学会青年委员,并担任Neuroscience Bulletin和《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的编委。  

   

白占涛,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992年毕业于延安大学生物学系并留校任教至今,2006年获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原上海生理所)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2011-2012年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郑裕彤博士奖助金项目访问研究员。主要从事疼痛等神经疾病相关离子通道调控机制研究与多肽药物筛制,助力蝎与蝎毒相关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制剂、生物食品等领域产业化示范与推广。现为延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专业与学科建设专门委员会主任、学位委员会委员、生物学一级学科带头人、延安大学多肽资源药物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毒素毒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理学会疼痛转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神经内稳态与内分泌分会/离子通道与受体分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函审专家,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科技函审专家。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延安大学科研处
邮编:716000        联系电话:0911-2650173
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圣地路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