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专家:张金锁 电话:13389229988
一、概况
2020年12月,“延安大学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模式研究基地”被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批准为陕西省首批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研究基地。该基地的首席专家由延安大学校党委书记张金锁教授担任,本基地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方面的主要学术观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如下。
团队主要学术观点:一是深度挖掘延安精神,以延安精神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张金锁,延安精神,2017;谭虎娃,延安精神新论,2018;王东维,延安精神的新时代价值,2012);二是探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政育人(谭虎娃,历史的转折: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2019;高凤林,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党群关系口述史,2016);三是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历程与规律探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贾后明,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时代性与中国化,2016;谭虎娃,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2015;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经济与当代改革,2012);四是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王东维,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文艺工作者素质,2019;崔海亮,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16)。
团队学术研究思路:以学科理论为基础、以延安时期革命历史与政治文化为研究视域与价值取向,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知识谱系阐释、观照当下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并深化延安精神、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研究、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历史研究、革命传统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四个主攻方向。
团队学术研究方法:一是从多学科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价值与功能展开了多维探索;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研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提升民族文明素质结合,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研究展开的定海神针。
二、学术队伍
本科研团队目前共有成员16人,团队成员年龄介于30至58之间,其中50岁以上58岁以下6人、40以上50以下5人、40岁以下5人。团队成员平均年龄45.5岁。团队老中青结合度高、年龄结构合理。本科研团队高级职称成员1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专业职称结构合理,科研成果产出丰硕。
本科研团队中1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12人已获博士学位,1人为博士在读,2人获硕士学位。科研团队博士学位获得者占比75%,研究生学历占比94%。具有博士学位的团队成员,均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科研团队学历与学位结构高,学缘结构好,科研发展潜力深厚。
团队成员多获法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延安精神以及政治学等为研究对象,学术研究立足红色延安,辐射法学、政治学与历史学多个领域。
三、标志性成果
本团队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优势及在全国全省的历史评价和当前地位。
1.团队依托延安大学,享有资源丰富的思想政治研究资料。占地400多平米、藏书4万余册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中心是学校可供团队使用的特色资源。《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全文数据库》将延安时期《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全文数字化。数据库共计8508万字,11043个版面,11万多篇文章。特色资料室与数据库等学术资源的拥有为团队展开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
2.团队依托延安大学,科研方面取得优秀成绩。近三年来团队成员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其中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时期未刊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与数据库建设》(17ZDA008),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党在延安时期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9AMZ002)》);成功申报教育部项目7项;成功申报省级项目近20项。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党史研究与教学》《当代经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等国内重要报纸、杂志发表核心以上文章6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央党史出版社等出版专著10余部。先后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次,省优秀理论成果4项。
3.团队依托延安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成效优秀。在张金锁教授主导下团队成员构建了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体验教学和践行活动为两翼的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体系。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教育教学效果良好,荣获陕西省2017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此外还以学生为主体,部分团队成员主导,围绕延安精神开发“‘小红专’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微课堂”项目,该项目荣获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金奖、全国银奖,并入选2018年教育部全国高校第一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团队成员科研成果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成效突出,部分成员的教学成果分别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二等奖3项。
4.团队依托延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影响面广。由于有深入的理论和历史研究基础,团队成员经常接受中央电视台、新华社、《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采访。部分成员每年作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延安市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的兼职教授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领导干部、高校师生讲授大量的《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发展及其当代价值》等课程。截至目前,团队成员已先后接待培训了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各类各级干部、教师、学生数万名。团队已然成为服务地方的智库,成为宣传延安精神的“辐射源”。
四、当前及今后研究方向和预期成果
研究方向:(1)以延安大学特色地域资源与文本资源为基础,继续总结和研究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2)以延安大学特色地域资源与文本资源为基础,深度挖掘与还原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3)以延安大学特色地域资源与文本资源为基础,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途径、规律与现代价值;(4)以延安大学特色地域资源与文本资源为基础,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构成与现实应用。
预期成果:(1)学术成果,形成一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完成数部高质量学术著作;(2)理论转化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一体两翼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体系,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教学素材,应用于教学过程,培养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高素质人才;(3)社会服务成果,继续承担着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等众多培训机构的主体培训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社会普及作出贡献。
总之,本科研团队如若成功申报成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研究基地,在成绩面前,定不会自满,而是以“从零开始”的勇气确定更加符合时代特点的研究方向,以达到全省甚至全国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