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人类行为与进化
报告时间:2016年6月24日19:00-21:00
报告地点:敷仁楼第二阶梯教室
报告人:张鹏,理学博士、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内容:
毫无疑问,我们是万千生物界中的一员。我们的身体、行为是长期对自然环境长期适应进化的结果。人类胎生哺乳的特点是哺乳动物时代的痕迹;发达的视觉、灵活的双手等特点是灵长类时代的痕迹,男女分工劳作和形成家庭是原始狩猎采集民的痕迹。在这次讲座中,张鹏将通过介绍生物人类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各位正确认识和理解人类的进化和行为规律,探讨人类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谜团。
张鹏教授简介:
张鹏,男,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态学、社会学方向)、中共党员。兼任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理事、广东省动物学会理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客座编辑、《兽类学报》、《人类学学报》编委。2003年-2011年留学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学习,师从渡边邦夫教授,获得生物人类学博士学位,熟练掌握英文和日文。
研究方向是灵长类学,具体探讨叶猴亚科和猕猴属灵长类动物的行为与社会进化机制。已出版专著4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7篇,其中包括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等动物学专业期刊SCI论文30篇。研究成果荣获教育部最优秀自费留学生研究奖等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6项,教学奖励2项。教学科研紧密围绕生物人类学的国际动态,推动灵长类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设,加强人类学、灵长类学和生物学的跨文理学科交流,完善人类学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体现人类学的综合学科性质。